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德华作为封面人物登上《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

来源:|发布时间:2019-11-13|浏览次数:2275次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德华作为封面人物登上2019年第4期《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并接受杂志人物访谈,题为《推动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持续发展》。人物访谈内容如下:
 

 
王德华,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现任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及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15工程建设标准化年度人物”称号,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次。
●记者:我国建筑业经过多年发展,您认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王德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大投资、大规模的国家建设将告一段落;对量大面广的既有建筑物的维护、修缮、加固改造,将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新常态;国务院也多次发文,要求加快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动建筑节能宜居综合改造试点城市建设,鼓励老旧住宅节能改造与抗震加固改造、加装电梯等改造同步实施。这也就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0世纪90年代,美国劳工部门曾做出“建筑维护改造业在21世纪将是世界各国最受欢迎的九大行业之一”的预测。当时由于我国这一行业还仅限于一般的改、扩建工程,因而不少专家还不认同这一观点,但时隔20余年再回顾这一往事,不禁使人感受到其正确的前瞻性。因为近几年来,我国的加固业也开始往这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为建筑物安全质量事故而进行的加固比重已略趋下降;为建筑物改变功能和性能而进行现代化改造的综合治理比重正在冉冉上升。这一微动的信号标志着我国的加固改造业即将步入转型升级轨道。
 
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国城镇的既有建筑面积约600亿平方米,大量的既有建筑存在临近服役年限或超期服役,存在性能低而不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存在多次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而结构内伤积累,存在使用管理及维修不当导致结构劣化或损伤等等,故此既有建筑开始迈入鉴定、加固改造势不可挡的洪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及建筑业发展形势的推动下,我认为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将成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记者:做好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作,您认为需要从哪方面着手?
 
●王德华:既有建筑加固改造需要经历检测、鉴定、加固改造设计、施工、施工质量验收、运行维护等过程,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要做好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关键在于相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与监督必须得力。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建设要从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而要确保高质量发展,工程标准是它的基础与核心。要做好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作,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标准体系,为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全过程提供技术指导;同时要制定高质量的标准,以高标准引领既有建筑加固改造行业的转型升级。再者需做好标准的实施工作,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时学习、准确理解并全面掌握标准的编制背景和主要技术内容,保证标准实施效果。
 
●记者:近年来,我国正在进行标准体制改革,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相关标准情况?
 
●王德华:从2015年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2016年下达了38项工程规范的研编工作,其中包括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为第一起草单位的《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和由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为第一起草单位的《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范》。这两本工程规范的编制完成了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在强制性工程规范底线要求的基础上,在住建部和标委会的组织下,各主编单位及时开展了政府推荐性标准复审和修订工作,并通过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等团体制定市场急需的高水平团体标准,不断完善了既有建筑维护与加固改造标准体系。
 
●记者:对大量既有建筑的维护与加固改造将成为我国建设行业的新常态,那您认为既有建筑加固改造领域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才能使得行业发展更好?
 
●王德华:首先,必须解决结构安全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需提高既有结构的耐久性,延长既有建筑的使用年限;三是解决如何改造既有建筑功能,使之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现代化问题;四是对第一代绿色建筑技术不成熟而又低效的节能减排措施进行实实在在的更新改造,以保证其在建设工程上惠民且可持续的发展。
 
●记者: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
 
●王德华: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并在标准改革伊始就紧跟标准体制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在既有建筑加固改造领域尽其所能。
 
在强制性标准方面,会同有关标准管理单位共同承担了工程规范《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的研编与制订工作,目前规范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预计可按部的要求,如期完成审查和报批工作。
 
在推荐性国家标准方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标准,并及时做好标准的技术解释和宣贯工作。
 
在地方标准方面,2008年“5.12地震”以来,四川又先后发生了“4.20芦山地震”、“11.22康定地震”、“8.8九寨沟地震”等,四川省住建厅先后下达了由我院主编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震后建筑安全性应急评估技术规程》、《建筑结构加固效果评定标准》,并参与编制《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等任务,以保证灾后重建的顺利而快速的进行。同时,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还积极开展绿色建筑相关标准重要课题的研究,主编了《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四川省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标准》。
 
在团体标准方面,作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积极做好协会标准的管理工作。在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可转化成团体标准的现行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目录》的通知后,积极开展政府标准转化为团体标准的相关工作。现已立项《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等政府标准转化项目。
 
●记者:作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请您介绍一下专委会在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方面所做的工作?
 
●王德华:在标准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始终应看到:安全、耐久、卫生、绿色、环保、节能等事关民生的事项永远是政府标准的不变主题;紧跟市场变化、适应科技发展、提供路径选择,应是协会团体标准的关注要点。
 
当前我们专委会应着力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要重视提高协会标准的技术含量和内在质量。只有标准技术含量和内在质量提高了,才能起到标准有效供给、满足社会需求、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要继续发挥专业委员会对标准化工作的智力支撑作用。因为工程标准是工程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智库是它的重要技术支撑。三是要服务好行业和企业的创新发展,在市场化程度高、创新活跃和技术发展较成熟的领域,应组织制订严于政府标准的团体标准,为提升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和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四是要提高专业委员会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善于运用团体标准的创新性,将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纳入推荐性标准,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技术经济效益。五是定期举办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交流会议的组织工作,为全国科研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可持续发展;至今已举办十四届,得到了广大同行的好评。六是继续做好专委会技术交流活动,如2018年组织委员、会员单位参加了湘江宾馆中栋保护建筑整体平移项目技术交流活动,为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探索新道路。
 
●记者:能否请您介绍一个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的典型项目?
 
●王德华: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楼即是由旧楼加固改造而成。该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通过综合加固、环境改善和能效提升等手段,不仅由十一层增为十三层;且建筑面积由以前的8143平方米增至15272平方米;扩容后的该楼既满足了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大型公共建筑抗震要求,还达到了节能65%的建筑节能标准。在办公环境舒适度和楼宇管理智能化方面与新建一栋现代化办公大楼并无二致。该改造项目方案设计获得了国内建筑改造最高评价“绿色三星”认证,也是西南地区首个“绿色三星”认证。
 
科技楼的新生,让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拥有了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公共建筑加固改造的系统处理经验,也为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市场的开拓打下了技术基础,提供了范例。